导言
在日常生活中,带孩子外出购物是很多家庭的常态。但有时候,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,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。
近日,一位妈妈在超市里的做法就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点赞。
01
孩子偷吃草莓,妈妈冷静应对
小辰今年5岁,是个活泼又爱凑热闹的小男孩。那天,他和妈妈一起去附近的大型超市采购生活用品。
妈妈正在认真挑选水果时,小辰被旁边摆放整齐的草莓吸引了目光。
小小的他以为这些鲜红诱人的草莓就像家里的零食一样,可以随便拿来尝一尝,于是便悄悄用手指挖出一颗塞进了嘴里。
正在这时,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这一幕,立刻走过来,并情绪激动地质问妈妈:“你家孩子偷吃草莓,要照价赔偿!”
展开剩余84%这一声喝斥把妈妈也吓了一跳。她转头才发现小辰嘴角还残留着草莓的红印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,妈妈并没有推卸责任,而是先温和地教育了孩子,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,并让孩子当场向店员道歉。
接着,她认真听取店员的要求,对方表示这盒草莓的价格是每斤90元,需要整盒赔偿。
这位妈妈虽然对店员的说法感到有些为难,但依旧选择理性处理,她表示愿意照标价赔偿,但希望能以合理的方式解决。
经过沟通,店员也表示理解,同意按损坏处理,不强制整盒赔偿。
事后,妈妈对小辰说:“这次妈妈帮你先垫付这笔钱,但你要通过做家务,一点一点‘赚’回来,才能懂得做错事需要付出代价。”
在场的其他顾客纷纷称赞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,认为她既维护了孩子的尊严,又教会了他重要的一课——规则与责任。
02
孩子为什么会偷吃?背后其实是“规则意识”的缺失
很多父母会说,孩子年纪还小,怎么能懂得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?
其实,孩子不懂,是因为还没有学会;而孩子没学会,往往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引导。
在孩子眼中,超市里的零食、水果,和家里放在桌上的小吃没什么区别,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是“别人家的”,也不知道“未经允许不能拿”。
于是,出于好奇、饥饿或一时的冲动,他们就会做出“偷吃”这种看似无心但不合规则的行为。
从本质上讲,这并不是道德问题,而是规则意识的缺失。这个时候,父母如果一味指责,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;
但若完全不管,又会让孩子觉得“反正也没关系”,从而习惯性地不守规矩。
03
规则意识为什么那么重要?
帮助孩子分清对错边界
规则就像“行为的红绿灯”,告诉孩子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做,是帮助孩子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。
提升自我控制能力
有了规则意识,孩子会在冲动前思考:“这样做对吗?”这能有效减少随意性行为。
塑造良好行为习惯
规则一旦成为习惯,孩子会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中表现出更好的自律性,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。
04
带孩子去超市,父母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?
每位家长都知道,带孩子逛超市并不轻松。如果想减少孩子闹情绪、随手拿东西的情况,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提前沟通,让孩子知道“规则”
在出门前,明确告诉孩子:“今天去超市只能看,不能随便拿,更不能吃。”同时可以给他一个小目标:“表现好,回家给你讲个你最爱的故事。”
让孩子参与,培养责任感
可以让孩子帮忙拿购物篮、挑选果蔬、核对购物单。在参与中,孩子既不会太无聊,也会有更强的参与感,自然更愿意遵守规则。
设置奖励与惩罚机制
提前约定好,比如“你全程表现很好,回家可以吃一块巧克力”;如果表现不好,则减少一次动画时间。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规则意识。
避免让孩子接近“高诱惑区”
对于那些价格高、易碎、诱惑大的商品区,比如进口巧克力、散装坚果或生鲜水果,家长要么避开不去,要么全程陪同看护,避免孩子在好奇心驱使下“出手”。
05
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?
除了在超市里“亡羊补牢”,更重要的是平时的“未雨绸缪”。以下几个方法,能够帮助孩子更自然地建立规则意识。
在家中建立小规则
例如:吃饭前洗手、玩具玩完要归位、说话不能打断别人等。规则不要太多,越具体越好,孩子越容易理解和遵守。
用故事和游戏的方式传达规则
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是“讲故事”。比如用“小兔子闯祸记”“不守规矩的熊宝宝”这样的绘本,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:规矩是保护我们的“隐形盾牌”。
游戏方面,也可以通过“规则游戏”比如“红灯停、绿灯行”“你说我做”等,让孩子在轻松中体会规则的意义。
父母以身作则,影响深远
如果爸爸妈妈在公共场合插队、不遵守交通规则、在家中说话不讲礼貌,孩子会悄悄模仿这些行为。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。
适度奖惩,增强规则的“边界感”
孩子守规矩时,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。违背规则时,也不能一笑了之,应该让他知道:做错事情会有后果。
例如:孩子在客厅乱扔玩具,不收拾,就暂停玩游戏的时间;如果他主动整理好,再鼓励他“你做得很好”。
果妈寄语
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懂得规矩的,他们需要引导、陪伴和理解。
父母在生活中多花一些心思,从家庭的小细节做起,就能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规则意识。
别忘了:一次“偷吃草莓”的经历,如果引导得当,不仅能教育孩子,还可能成为他一生都记得的“成长瞬间”。
规则不是用来束缚孩子的,而是给予他们在成长路上的一份方向感。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学习规则最温暖的“引路人”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启牛配资-杠杆配资平台-在线配资交易网址-全国前三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